行為經濟學(behavioral finance)
行為經濟學(behavioral finance)
1. 樂隊花車效應(The Bandwagon Effect)
指人類經常會有一種傾向,去從事或相信其他多數人從事或相信的東西,就是所謂的「樂隊花車效應」。為了不讓自己在社會中孤立,所以社會個體常常不經思考就選擇與大多數人相同的選擇,而這種樂隊花車效應,就是樂隊花車謬誤及樂隊花車宣傳法的基礎。
樂隊花車直接翻譯自英文的bandwagon,也就是在花車大遊行中搭載樂隊的花車。參加者只要跳上了這台樂隊花車,就能夠輕鬆地享受遊行中的音樂,又不用走路,也因此,英文中的「jumping on the bandwagon」(跳上樂隊花車)就代表了「進入主流」。在選舉當中經常可以看樂隊花車效應,例如許多選民喜歡將票投給他自己認為(或媒體宣稱)比較容易獲勝的候選人或政黨,而非自己喜歡的,藉此提高自己與贏家站在同一邊的機會,在台灣這種效應又被稱為「西瓜偎大邊」。
樂隊花車謬誤
從樂隊花車效應衍生出樂隊花車謬誤,又常稱為「訴諸大眾的謬誤」或「從眾謬誤」,也就是將許多人或所有人所相信的事情視為真實,例如「大家都這麼說,一定不會錯」!但許多事實證明,多數或所有人相信的事情,在當下或經過時間的演進,並不一定是對的事情。
2. 討厭虧損心理(Loss Aversion)
人們面對同樣數量的收益和損失時,認為損失更加令他們難以忍受。同量的損失帶來的負效用為同量收益的正效用的2.5倍。損失厭惡反映了人們的風險偏好並不是一致的,當涉及的是收益時,人們表現為風險厭惡;當涉及的是損失時,人們則表現為風險尋求。
3. 錯置效果(Disposition Effect)
在股票市場裡投資人傾向保留帳面損失的股票,而卻容易將帳面獲利的股票賣出
4. 結果偏差(Outcome Bias)
不考量決策當時的狀況,而已結果論成敗的傾向
5. 定錨效應(Anchoring effect)
「定錨」就是行為經濟學裡,給予消費者一個為產品訂價的基準。假設店面展示一個特別高價的商品,雖然可能賣不出去,但會讓店內其他商品相較之下較便宜而促使顧客購買。
◆ 最貴最好的商品ß擺在門口建立錨點(臨時參考點),形成短暫的印象記憶。
◆ 較便宜商品的放在裏面,ß則會有變便宜的感覺!也就是說,消費者最後接觸到的偶遇價格對消費者的支付意願影響最大。人類,對於未知的事物,我們怎麼辦?當然是先想辦法找到ㄧ個 參考點,然後再慢慢做修改與釐清。我們下決定時有個習慣:會注意到一些其實無關痛癢的事實與數據影響。這種現象也叫“定錨效應(anchoring effect) ”。
6. 敝帚自珍(Endowment Effect)
教育部國語辭典:比喻東西雖不好,卻因為是自己的,仍然非常珍視。
經濟學裡“擁有者”和“出價者”中間的鴻溝。以股票、物品為例,要將某個原本就有的東西賣出去,一般人所要求的價格通常比他們願意花錢去買那東西的價格來得高。
7. 買入後理性化論(Post-purchase Rationalization)
買入之後,才找出許多的理由去支持自己當初所作買入決定是正確的。
租了片卻不在到期時歸還。
9.左數效應(left-digit effect)
看到0.99元比1.00元願意掏錢
1. 樂隊花車效應(The Bandwagon Effect)
指人類經常會有一種傾向,去從事或相信其他多數人從事或相信的東西,就是所謂的「樂隊花車效應」。為了不讓自己在社會中孤立,所以社會個體常常不經思考就選擇與大多數人相同的選擇,而這種樂隊花車效應,就是樂隊花車謬誤及樂隊花車宣傳法的基礎。
樂隊花車直接翻譯自英文的bandwagon,也就是在花車大遊行中搭載樂隊的花車。參加者只要跳上了這台樂隊花車,就能夠輕鬆地享受遊行中的音樂,又不用走路,也因此,英文中的「jumping on the bandwagon」(跳上樂隊花車)就代表了「進入主流」。在選舉當中經常可以看樂隊花車效應,例如許多選民喜歡將票投給他自己認為(或媒體宣稱)比較容易獲勝的候選人或政黨,而非自己喜歡的,藉此提高自己與贏家站在同一邊的機會,在台灣這種效應又被稱為「西瓜偎大邊」。
樂隊花車謬誤
從樂隊花車效應衍生出樂隊花車謬誤,又常稱為「訴諸大眾的謬誤」或「從眾謬誤」,也就是將許多人或所有人所相信的事情視為真實,例如「大家都這麼說,一定不會錯」!但許多事實證明,多數或所有人相信的事情,在當下或經過時間的演進,並不一定是對的事情。
2. 討厭虧損心理(Loss Aversion)
人們面對同樣數量的收益和損失時,認為損失更加令他們難以忍受。同量的損失帶來的負效用為同量收益的正效用的2.5倍。損失厭惡反映了人們的風險偏好並不是一致的,當涉及的是收益時,人們表現為風險厭惡;當涉及的是損失時,人們則表現為風險尋求。
例如,試驗顯示,許多人寧願選擇無風險(即100%的機會)地獲得$3000,而不會選擇有80%的機會贏得$4000的賭博;然而,在同樣的這些人當中會有一些人偏愛20%的機會贏得$4000,而不會選擇25%的機會贏得$3000。實際上,後一組方案的形成只是將前一組方案的原有概率分別降低75% 而已。
3. 錯置效果(Disposition Effect)
在股票市場裡投資人傾向保留帳面損失的股票,而卻容易將帳面獲利的股票賣出
4. 結果偏差(Outcome Bias)
不考量決策當時的狀況,而已結果論成敗的傾向
5. 定錨效應(Anchoring effect)
「定錨」就是行為經濟學裡,給予消費者一個為產品訂價的基準。假設店面展示一個特別高價的商品,雖然可能賣不出去,但會讓店內其他商品相較之下較便宜而促使顧客購買。
◆ 最貴最好的商品ß擺在門口建立錨點(臨時參考點),形成短暫的印象記憶。
◆ 較便宜商品的放在裏面,ß則會有變便宜的感覺!也就是說,消費者最後接觸到的偶遇價格對消費者的支付意願影響最大。人類,對於未知的事物,我們怎麼辦?當然是先想辦法找到ㄧ個 參考點,然後再慢慢做修改與釐清。我們下決定時有個習慣:會注意到一些其實無關痛癢的事實與數據影響。這種現象也叫“定錨效應(anchoring effect) ”。
6. 敝帚自珍(Endowment Effect)
教育部國語辭典:比喻東西雖不好,卻因為是自己的,仍然非常珍視。
經濟學裡“擁有者”和“出價者”中間的鴻溝。以股票、物品為例,要將某個原本就有的東西賣出去,一般人所要求的價格通常比他們願意花錢去買那東西的價格來得高。
7. 買入後理性化論(Post-purchase Rationalization)
買入之後,才找出許多的理由去支持自己當初所作買入決定是正確的。
租了片卻不在到期時歸還。
8.積極偏見(optimism bias)
會付費去不了幾次的健身房整年會費
9.左數效應(left-digit effect)
看到0.99元比1.00元願意掏錢
留言
張貼留言